南平市竹产业经济依靠科技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来源:八闽商会 | 发布时间:2012/10/12 | 浏览量:517 闽北竹林面积居全国之首,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十年来,我市竹业经济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不仅进一步夯实了资源培育基础,更为可喜的是,加工业突破长期初级产品加工的滞后状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进军,竹材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竹产业链日趋完善,有力推动了竹产业转型升级,去年全市实现竹业产值119.8亿元,一根根翠竹撑起了一方经济。
“十年来,全市竹林面积递增10.6%,但是全市竹业经济产值却增长了5倍,从2001年的23.8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9.8亿元,”9日,市林业局竹业科科长范宜云说,增量部分主要在于加工业的迅猛发展。2001年,全市竹林产值13.55亿元,高于加工产值10.27亿元;到了2011年,全市竹林产值35.03亿元,加工产值84.76亿元,加工产值是竹林产值的2.4倍。 8日,福建篁城科技竹业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竹集装箱底板。篁城科技是专业研发和制造竹材产品的全国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去年,公司进行扩建、技改,新安装大型压机8台,烘干机10台,技改项目于今年三月投产,目前已实现产值2亿元。 过去,闽北的竹加工企业以竹筷、竹签、竹帘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如今,“脱胎换骨”的企业与日俱增,许多竹企业建立了产品研发团队,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甚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合作,在竹材展平、弯曲定型、精细化竹原纤维加工技术、高白度竹浆粕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取得突破,竹胶板、重竹地板、竹刨切单板、竹浆纸、纳米改性竹炭、竹炭纤维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涌现,很多产品畅销全国,并大量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国。竹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带动了竹子身价节节攀高,一根直径10寸毛竹在2002年只卖三四元,去年卖到了17-18元。 今年8月,建瓯芝星炭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年产活性炭8000吨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建成试运行,这是目前全国同行自动化程度最高、单机产量最大的生产线。建瓯利树浆纸公司在国内首创物理气爆法生产竹浆,这个项目是目前国内利用废弃物较为彻底、节约能源和水源程度较高的制浆造纸工艺……一个个新技术、新产品,把每一根毛竹都“吃干榨尽”,闽北竹产业正一步步壮大起来。
|
谈商论道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