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实施六大工程创建幸福村居 集体收入5年超百万 来源:八闽商会 | 发布时间:2012/9/27 | 浏览量:432 创建幸福村居,助推科学崛起。昨天召开的全市创建幸福村居动员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 正式公布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幸福村居的决定》(讨论稿)(以下简称《决定》),对全市创建幸福村居工作做出总体部署,并向世人展示了珠海创建幸福村居的美好蓝图。
《决定》提出,围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幸福、社会和谐”的总要求,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争创品牌,打造“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珠海特色村居”。
突出岭南特色 创建“最美”村居
《决定》正式明确了创建幸福村居的范围,就是全市所有行政村及农村性质社区居委会,即122个行政村和87个具有农村性质的居委会,共209个村居。
明确总体目标的同时,《决定》还分别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宜居、村居文明、社会治理、组织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未来5年内要达到的细分目标,其中包括许多量化“硬指标”。比如:村居年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人均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100%、农村环境整治覆盖率100%、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率95%以上,等等。
《决定》提出,创建幸福村居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分类指导、综合整治、上下联动”等六大基本原则。其中,“规划先行”强调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编制具有地方特色、村居民认可的镇村规划;“分类指导”则强调创建方式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分类实施,分片推进。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焦兰生在介绍《决定》起草情况时强调,幸福村居建设要体现岭南特色,体现珠海田园风光和特区建设水平,创建全国一流村居、最美村居。
实施“六大工程” 实现全面崛起
为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决定》分别针对上述6个细分目标提出了实施创建幸福村居的“六大工程”,包括特色产业发展工程、环境宜居提升工程、民生改善保障工程、特色文化带动工程、社会治理建设工程、固本强基工程。
产业发展是幸福村居建设的核心。《决定》提出的“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强调建设一批富庶村居,树立“一村一品”意识,以农业为基础,拓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内容,通过坚持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焦兰生指出,“六大工程”中,产业发展是核心,环境宜居是目的,民生改善是根本,文化带动是灵魂,社会治理和固本强基是保障。这六项工程有机统一,缺一不可,涵盖了幸福村居建设的方方面面,是我市在农村地区破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珠海提出的“五道题”的重要举措。“这六大工程实施好了,才能实现农村的崛起,从而实现珠海的全面崛起。”
尊重首创精神 推进综合改革
汪洋书记曾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推广顺德南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强调:“继续改革,将克服困难,走向辉煌,而不改革,就会在困难面前走向衰落”。
加强改革创新正是《决定》内容中的一大亮点。据了解,尽管我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留用地、代耕农、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报建难等历史遗留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创新,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
对此,《决定》特别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强调要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实际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
要不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构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环境,为创建幸福村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决定》还明确提出要充分借鉴南海等地“政经分离”试点经验,大力推进村居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集体土地管理制度、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快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推进村居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化组织保障 创新投入机制
为确保创建幸福村居工作顺利推进,《决定》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创新投入机制、加强宣传报道等5个方面做出部署。
其中,在组织领导方面,《决定》提出要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创建幸福村居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6位市领导分别负责实施“六大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
在加大投入方面,《决定》明确了从2013年起连续5年,市级财政每年每个村居安排20万元,用于挂钩联系单位创建幸福村居专项经费。
值得注意的是,《决定》规定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幸福村居建设。但专项资金并非“村村可得”,而是采用竞争性投标方式,配置到那些规划好、行动快、措施实、成效大的10个先进村居,以此调动各村创建幸福村居工作积极性。
此外,区级财政也将按照每年每个村居不少于100万元的标准设立创建幸福村居专项资金,统筹配置使用。同样,上述配套标准并不意味着每个村都给100万元,而是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
解 读创建幸福村居 “六大工程”
特色产业发展工程 村居集体收入5年内全部过百万
《决定》提出,到2017年,每个村居至少形成2-3个特色产业发展项目,行政村年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0万元以上。树立“一村一品”意识,以农业为基础,拓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同时推进“专业特色镇”、“特色品种村”、“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名特优农业品牌。
环境宜居提升工程 建成一批岭南特色示范村居
《决定》强调要建设一批凸显滨江田园特色、岭南风格和乡村特点的示范村居,到2017年实现每个行政村中至少有一个岭南特色的自然村。与此同时,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环境整治覆盖率达到 100% 。
民生改善保障工程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决定》强调要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通过实施城乡适龄青年“双百”工程,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面向农村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善镇、村医疗卫生条件,完善农村地区社会救助制度等系列措施,努力提升农村居民就业、教育、医疗、保险以及社会保障等水平,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特色文化带动工程 培育文明乡风弘扬传统文化
《决定》提出要组织实施“百村万户”乡风文明建设工程。要大力推进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广大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要弘扬农村传统文化,注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并结合特色村庄建设及休闲旅游开发,打造一批集历史传承、文化交流、休闲教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
社会治理建设工程 探索基层服务和民主自治新机制
《决定》强调要积极探索城乡社区基层服务和民主自治新机制,逐步建立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群团组织为枢纽,社会组织为补充,公众参与为路径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决定》还提出要提升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社会综合服务网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社会组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构建“社工+义工”的志愿服务体系。
固本强基工程 每村都要有1至2名大学生村官
《决定》强调要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优化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改进活动方式,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还特别提出要实施镇村一级党政战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链,到2015年底,每村都要有1至2名大学生村官。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每村有2至3名后备干部。
狠抓固本强基 夯实执政基础 为建设幸福村居提供组织保障
在昨天召开的全市创建幸福村居动员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振新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既是建设幸福村居的重要任务,也是坚强的组织保证。就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幸福村居,刘振新提出三点意见:一是从战略高度审视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在建设幸福村居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狠抓固本强基,夯实村级基层组织基础,为建设幸福村居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加强领导,努力构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幸福村居创建的长效机制。
3年轮训村居干部3700人次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在创新基层组织设置、促进资源共享、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多有探索。尤其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的要求,大力实施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探索建立“农村大党委制”;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回头看”,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行动,有效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同时,我市重视农村干部队伍培养选拔。近三年,共计轮训村居干部3700人次,组织18批次1100人次赴革命老区、国内农村建设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在村级组织换届中创造性地开展“双直选”试点,深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好评。
同时,我市重视合理配置村级组织资源,通过整合党员活动阵地、便民服务、医疗卫生等资源,实现村级组织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能人作用,带动群众致富;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农村“两委”工资福利、医疗卫生、困难救助等制度,完善在岗有待遇、离岗有保障、困难有救助的激励保障机制,关心关怀困难党员及老党员。目前全市共有1188名老党员和163名困难党员享受关爱金。
村干部工作补贴
每月不低于2500元
会议指出,当前正值全市以“蓝色珠海,科学崛起”为统揽,全面推进幸福村居建设形势下,更要狠抓固本强基,把握好组织体系、协同共治、人才队伍、管理服务等重点工作,夯实村级基层组织基础,为建设幸福村居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会议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从农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把依靠诚实劳动率先脱贫致富的农村个体劳动者、专业协会带头人、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等优秀人才选为村委会成员。同时,培养农村战略后备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熟悉珠海、热爱珠海、扎根珠海的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
在建立健全农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方面,会议透露,市委组织部和市财政局已联合发文,要求确保农村干部工作补贴每月不低于2500元,社区社工工资收入每月不低于3000元,未达到标准的由各区镇财政统筹解决。
|
谈商论道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