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建议三地优势互补 珠海可设珠港澳经济合作区 来源:八闽商会 | 发布时间:2012/8/31 | 浏览量:420 作为“蓝色珠海,科学崛起”的一大焦点,如何切实地让港珠澳大桥的机遇转化为科学崛起的经济动能,在珠海各界引起广泛讨论。台盟珠海市支部日前提交给珠海官方的一份《港珠澳大桥建设为珠海带来的机遇及政府部门的应对措施》的报告即对港珠澳三地合作互动平台、产业合作、合作领域等方面提出了详细建议。
报告建议,珠海可考虑设立珠港澳经济合作区,通过整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区、香洲科技工业园、横琴及金湾、斗门数十万亩浅湾滩涂,设计出一个新的“珠港澳经济合作区”,以珠港澳共建国际“商务区”为定位。区域内在形态上需要以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角度,进行立法思考和政策定位。而珠海的自由贸易区要以跨境工业区为核心,逐步向横琴和整个珠海辐射。
○金融融合单独设立合作专责小组
在金融业合作方面,台盟珠海市支部建议,首先要完善珠港澳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尽快在粤港澳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下单独设立金融合作专责小组,统筹研究珠港澳金融合作的策略问题,协调推进三地金融合作。
其次,要抓紧做好为澳门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跨境人民币现钞调拨的安全和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的通畅,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珠澳双方在支付清算、外汇交易、反洗钱等方面加强合作。
台盟珠海市支部认为,珠海应进一步加强珠港结算工作。继续推进珠港票据联合结算系统,珠港外币实时支付系统建设,同时积极探讨在人民币清算、多用途储值卡跨境使用等方面加强合作。
另外,报告还建议,大力加强珠港澳金融机构合作及扩大至港澳金融市场合作,吸引香港银行到珠海的港资企业集中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承接香港金融机构后台业务向珠海转移;鼓励港澳资本参股珠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支持设立珠港澳合资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科技合作根据港澳需求制定发展规划
对于科技创新,报告建议珠海以香港和澳门地区产业和科技发展需求,制定出区域整体的科技发展规划,短期内,按照“地域分工协作”与“产业分工协作”相结合的联动模式,在珠港澳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潜力产业的重点领域,面向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共性和前瞻技术问题,选取和组织有较强产业带动性、有明显的或潜在市场需求、有较好的产业和科技基础优势的项目。
其次,注意发挥各方优势,香港有大学、科研机构、工程开发中心可以珠港澳共同的而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为纽带,把港澳作为创新科技的开发中心,珠海作为创新科技产业化的生产基地,形成区域内一条完整的创新科技的产业链。
报告还建议,珠海以正在组建的研究开发中心为基础,创新平台网络向珠港澳三地公开开放,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机构、企业、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并联设立珠港澳区域科技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开放而完善的科技成果转让体系。联合开展珠港澳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研究,推进三地形成产业集群网络。同时,制定特殊的政策,淡化三地经济意义上的边界,在区域内形成更快捷方便、手续简单的人员流动,更开放的信息交流,更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更自由的资本流入管理,更少的科技企业进出限制等政策。
○服务提速开通“信息高速公路”
对于旅游业合作,报告认为,对珠海来说,要抓住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放宽赴港澳旅游和内地人员进出境政策的机遇,积极开展珠港澳旅游合作平台。有序推进旅行社的开放。
报告建议,要规划、设计好“有形”的陆路、水路与航空交流网络,整合珠港澳三地的交通运输业。争取在短期内开通无形的“信息高速公路”,整合三地的信息产业。
另外,三地物流交换与人员来往频繁,应逐步扩展国际间合作领域,充分利用港澳作为国际自由港的资源,尽快发展并形成珠港澳物流中心。大桥建成后,珠三角将进入以香港为核心的3小时生活圈,珠海也将成为全国公路网布局中的重要节点,成为新的区域物流中心。
|
珠港澳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