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口岸综合交通规划出炉,专家昨日会审 分步建设客运枢纽 来源:八闽商会 | 发布时间:2012/8/29 | 浏览量:485 交通功能复杂,车流、人流密集始终是珠海拱北口岸地区交通规划建设面临的难题。昨天下午,由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和珠海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制作的《珠海市拱北口岸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正式出炉,并接受来自香港、澳门、广州等多地专家的联合评审。 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后将综合各地专家的意见对《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将拱北片区建成一个面对港澳的综合口岸客运枢纽,进而成为珠海高品质、多功能、标志性的对外门户和窗口。 近期改造方案 打通“高度汇聚点” 拱北口岸地处粤港澳区域过境交通流的核心,是多种交通方式的“高度汇聚点”。长期以来,拱北口岸综合交通枢纽一直存在着交通接驳设施供应缺乏、公共交通接驳换乘不便、各类交通混杂、人车冲突严重等问题。未来,随着广珠城际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区域交通建设项目的建成,拱北口岸地区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交通问题。 增设东西两个公交站 《规划》建议,在出入境车辆组织方面,要结合昌盛路左转水湾匝道设置出境车辆专用通道,进入出境排队区,入境车辆通过西侧入境道路接到港昌路进行疏散。公共交通方面,本次改造可增设东西两个公交接驳站,其中西侧公交站位于广珠城际珠海站的站前广场,侧重接驳广珠城际的列车并兼顾口岸,利用昌盛路组织进出站的交通。东侧公交接驳站位于现状的海关专用停车场,将万家公交首末站的公交线路移至东侧公交接驳站内,主要接驳口岸并利用友谊路组织进出站交通。 建设双“T”型步行连廊 此外,由于步行是拱北口岸地区占比最大的交通出行方式,做好便捷、高效的慢行系统规划也非常重要。《规划》建议,未来可新建双“T”型步行连廊,将广珠城际珠海站、联检大楼与周边地块相衔接,分流口岸广场上的人流压力。由于近期联检大楼正在扩建中,出入境人流交通组织可维持现状不变。通大客运站、 拱北汽车总站、岐关车站、澳门中旅等客运站的布局可暂时维持现状不变。 改造一批城市道路 为了减缓口岸枢纽的交通压力,《规划》建议对拱北口岸周边一些城市道路进行改造。其中包括桂花南路的昌盛路到粤海东路段、迎宾南路友谊路至粤海东路段、水湾路昌盛路至景山路段、情侣路昌盛路至景山路段和粤海路桂花南路至情侣南路段等9条道路。这些道路改建的主要方向均为拓宽路面、增加行车道数量,或者改善道路标准、增加道路功能等,以增强拱北口岸周边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减缓本地交通对口岸交通的压力。 昌盛路辅道保留旅游客车停靠 《规划》建议,口岸地下B2、B3两个社会停车场保持不变,原东侧海关专用停车场移至珠海驿站停车场。将地下广场B2、B3停车场进出口功能置换,并在入口处设置排队区,在隧道入口处设置停车诱导系统,避免影响主线直行交通。将原昌盛路主线南侧公交车站调整至辅道南侧,减少行人与车辆的冲突。昌盛路辅道保留旅游客车停靠空间,取消出租车停靠接送客区域。 中远期交通规划 新建城市综合体 《规划》建议,对友谊路北侧地块进行旧城改造和开发,新建城市综合体,将口岸地下商业区和通大客运站、拱北汽车站、岐关车站、澳门中旅等客运企业搬迁至综合体内。关于口岸枢纽改造方案,《规划》中则提出两套推荐方案,其中,方案一是拱北口岸出入境人流交通组织维持不变。方案二则考虑将联检大楼进行改造,实行出入境人流分层进出,并与口岸枢纽内各类接驳设施通过平台与步行连廊实现对接。同时,方案二利用广珠城际广场上的“T”型步行连廊预留了与粤澳新口岸人行通廊的对接口。 此外,《规划》认为,中远期还可以考虑加强拱北口岸地区跨前山水道与西南侧南屏、湾仔、横琴方向上道路设施建设,新建港三路跨前山水道大桥以及前河东路南延跨前山水道大桥等道路的建设。
|
珠港澳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