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这三年的大爆发与蜕变 演绎沧海桑田式大变迁 来源:八闽商会 | 发布时间:2012/8/13 | 浏览量:453 横琴的大爆发与蜕变,以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为关键的时间节点。起高楼、天堑变通途;引龙头,聚集现代服务业,大资本进驻,搅动粤港澳“一池春水”;烤蚝店上直插摩天轮;渔歌唱晚处,难觅梦里旧痕;传统农渔生活再不见,代之以现代服务业。
横琴,这片有着“七仙女抚琴而歌”千年原始传说的宝地,承载着国际化、都市化的匆匆步履,地处“一国两制”交会处,比肩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正成为粤港澳产业和大资本聚集的高地———三年来,澳大、长隆、中电投等2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洞中一日,世上千年”,横琴正演绎沧海桑田式的大变迁。因为变迁,所以有裂变和重组、有利益与资源分配的重整,有产业错动的转型。活跃在这方水土上的居民、资本大鳄、曾经的资本寻梦人、淘金者,亦经历着滋味不一的亲身体验。他们,或激昂或忧虑或等待或重返,心态各异。
在纪念横琴大开发三周年之际,我们选择不同群体的样本,摈弃宏大叙事,从小角度入手,听他们的倾诉与他们的故事,呈现横琴三年甚至更远时间里各种利益重组下的众生相。
横琴梦
小商贾与大资本都来了
摩天轮行将呱呱坠地处,是多年前林超现的“超记烤蚝店”之所在。由于征地拆迁,作为临时建筑,超记烤蚝店早已烟消云散。林超现每隔一段时间都来这里“走走看看”,他说,“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像做梦”。梦的背后,是横琴小商贾与外来资本大鳄直接或间接的博弈。
8月初,“韦森特”台风过境后,横琴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并不多见,富祥湾地带,钩机、起重机依然忙着在雨中作业。甚少有人还知道,就是这片几家烤蚝店孤零散落的“蛮荒”之地,正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成长”为总投资逾百亿元、亚洲规模最大的游乐王国———横琴长隆度假村项目富祥湾组团的核心部分之一。沧海桑田,白云苍狗。最早在2013年,直插云霄、直径218米的世界第一大摩天轮将投入营运,这个被视为澳门与横琴独特的地标建筑,也将成为横琴甚至粤港澳下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居家离此不远的村民林超现,每隔一段时间都怀揣“复杂的感情”,来这里“走走看看”,“哪怕下雨打得两腿都是泥巴”。摩天轮行将呱呱坠地处,正是他最早藉以“安身立命”的“超记烤蚝店”之所在。“由于征地拆迁,作为临时建筑,超记烤蚝店早已烟消云散,来看看,是为了对自己过去10年横琴生活的追忆与缅怀”,驻足“仰望得帽子都掉下来了”的长隆高楼,53岁的林超现坦言:“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像做梦”。
对于自己的命运变迁,林超现知道个大概:“2009年,横琴被国家(国务院)相中,大开发迟早要来,(超记)烤蚝店早晚要遭淘汰拆除,只是没想到速度如此之快”。但林超现可能永远想不到的是,他以及“伙伴们”的命运改变,直接归结于横琴向南130公里的番禺长隆集团舵手———亦曾草根崛起的“猪肉佬”、“资本大鳄”苏志刚。惯于“作战半径从未超过200公里”的苏敢于横琴豪掷“百亿金”,这归结于他急于泅渡危机。普遍的分析即为:“历经2003年至2005年长隆的寒冬和调整期,长隆新建的动物园遭遇水土不服,苏也在自我反思,考虑转型。”“横琴预计年游客数量2000万人次以上的市场蓝海,不仅可解长隆危机,还将盘活横琴整个区域,在省政府和当地银行数十亿元的授信支持下,苏志刚果断落子横琴,以成就自己事业的另一个巅峰”。
横琴的小商贾抑或农民“林超现们”与资本大鳄“苏志刚们”,由此揩上了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展开了直接或间接的博弈。
横琴蚝
富祥湾烤蚝店的起与落
1999年,林超现在富祥湾搭建了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超记烤蚝店”,挖到了“第一桶金”。十年后,长隆度假村巨无霸项目落户富祥湾,所有的烤蚝店都在清除之列。林超现当时就急了,一度想冲到长隆集团“拍桌子”理论。后来虽然想通了,“老了即便一无所有,带着孙子孙女来大轮子(摩天轮)转转的机会总是有的嘛”。
对这种博弈,林超现有最深切的体会。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明确要求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尘封多年的横琴开发大幕拉开。横琴长隆度假村巨无霸项目捷足先登,作为开发的第一步,清土地先行。包括“超记烤蚝店”在内,所有富祥湾的烤蚝店都在清除之列———长隆海洋度假区世界最高摩天轮就以烤蚝店的土地为基点直插苍穹。
一如大多数人,林超现“想不通”,对政府的拆除指令并不“买账”。烤蚝店是他十年心血所在,辉煌的超记的刹那间终结,林超现自然难以接受。
林超现祖籍在斗门,1982年从部队退役后落户横琴,一直以养蚝为生,有蚝田50多亩,除了养蚝之外,林超现还学着当地农民,每天凌晨2点多钟就驾小船出海,收起头一天放下的几排“蛇笼”,收获百八十斤鱼虾海鲜,上岸后转手卖给其他小贩或商家,换取一些现金收入,家有老婆,一儿一女,一家4口过得简单而富足。
1999年,珠海市建议把横琴开辟为旅游开发协作区,但迟迟未能落实,横琴蚝的名气却因此前的未遂的大开发而空前轰动,珠三角各城市的食客纷纷驾车前来,只为一尝横琴蚝的美味。有蚝农自发在蚝田附近,富祥湾的海边搭建了一排小吃店,现场烧烤横琴蚝,卖给各地的游客。自称“属猪,比别人笨”的林超现看到其他蚝农接过游客哗啦啦的现金,林亦步亦趋,在富祥湾搭建了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超记烤蚝店”,专门向外来游客销售横琴蚝。由此挖到了“第一桶金”。
“每年下来,净利润起码有四十五万元,供女儿和儿子上学、养家的费用绰绰有余”。林比划起“那段累到手忙脚乱的日子”依然难掩内心的满足。
林称,一听要拆除,当时就急了,强烈抗争,甚至和拆迁队伍搏命的心都有。一度想冲到长隆集团“拍桌子”理论,只是转悠了半天始终找不到横琴长隆办事处在哪里———其时长隆横琴项目公司尚未注册登记,林超现自然理论无门。他由此一度被伙伴们嘲弄取笑为“瞎子摸象”、“打枪忘记了瞄准星”。
不过后来想通了,“有些埋怨但只能接受,大开发不是哪个人的事,不怪政府也不怪长隆,开发也是大势所趋嘛!螳臂怎能挡得住车”。从个人受惠的角度他也进行了现实的分析,人要学会感恩,10年来横琴没有开发成功,烤蚝店却火了,不能不说是历次开发“放风”带来的恩泽。他甚至调侃:“将来老了,即便是一无所有,带着孙子孙女来大轮子(摩天轮)转转的机会总是有的嘛”。
当年10月,按照125元每平米的补贴标准,横琴对林超现与其他在富祥湾经营生蚝烧烤的店家进行了拆迁赔偿,加上所有的补助,林拿到了8万多元的赔款,也从此告别了相伴10年的烤蚝店。两个月后的一天,几台钩机长臂来回晃动几下,经营10年、也见证10年横琴发展轨迹的超记烤蚝店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夷为平地。“推倒作业的时候,我不忍心去现场,但我知道苦心经营的超记烤蚝店是回不来了。”谈及“超记的命运”林超现依然双眼泛红。
与他遭遇相似的还有他的小舅子陈锦光。这位横琴人曾经也在富祥湾经营烧烤店,最终也在滚滚开发潮中“收摊”烧烤店。
富祥湾的烧烤店,在大开发的征途中,即刻湮灭为横琴人曾经谋生手段的一种记忆。由埋怨到矛盾再到理解的心历煎熬与释然,林超现是利益错动下横琴既存群体心路变迁的一个缩影。
横琴人
建房做赌注的输与赢
2007年前后,一批批外来“投资公司”主动找到横琴当地人,提出“合作”要求,村民出地“投资公司”出资合作建房,一旦拆迁,双方将按照5:5比例分成。从此掀起“建楼待拆”的高潮。最高峰在从国务院批复横琴总体规划至横琴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不足两个月内,横琴各村如雨后春笋般,涌起一栋栋4-5层高的握手楼。这些楼,后来造就了许多“百万级”“千万级”富豪。
横琴大开发的启动在短时期内让蚝农“有点受伤”,而相伴而来的对横琴原住民的集体安置却意外掀起了一场“造富运动”,不少洗脚上田的原住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百万级”、“千万级”富豪。黄文兴,即是“暴富”群体中的一员。
黄文兴是横琴新村本地村民,但被认为是一个“头脑灵光,见过世面”的人,其发迹始于跨世纪之初。其时的横琴被定位为泛珠开发公共平台。异于林超现“农民本色”的是,仅有32岁的黄文兴显示出了“商人的禀赋”———善于通过看电视来窥测横琴开发动向,也找到了快速致富的门道:那就是,横琴总有一天要成功开发,房子作为固定资产永不会贬值,建房是硬道理。
2007年前后,一批批的外来“投资公司”主动找到黄文兴,提出“合作”要求,由黄文兴出地,“投资公司”出钱,合作建房,所有合同将会根据政府对农村建房的相关规定建设。合同约定,房子建好后可租可售,一旦拆迁,双方将按照5:5比例分成。
黄文兴采纳了“投资公司”的建议,这一“宝”无疑押对了。2008年,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农村房屋建筑面积每套不得超过400平方米,层高不超过5层,并允许误差上浮10%,即440平方米以内均可算是合理报建面积。黄文兴迅疾完成了财富增值路:其祖上有三套房子,其中一套与“投资公司”合建4层,他家拿了2层,“投资公司”拿了2层;有一套为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还未来得及重建;另外一套为他在2008年举债30万重修的2层半自主楼房。
“那阵子,不少村民手上有一沓‘投资公司’的名片,一套一套房开建,只恨土地不够多。”黄文兴透露:“不少村干部启动所有的资产,甚至举债房,把所有能够拆建的土地、旧房都新建或加建至极限,从国务院批复横琴总体规划至横琴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不足两个月内,横琴各村如雨后春笋般,涌起一栋栋4-5层高的握手楼,很多还裸露着钢筋水泥,有的则是一半装修一半毛坯”。
在2009年横琴大开发之后,政府对大部分横琴原住民进行搬迁,洗脚上田,新建居民安置房“新家园”供其入住。通过这次征地拆迁,以黄文兴父亲名义,在新家园共获得4套房屋赔偿,共计450多平方米,另外还有200多万元现金,黄文兴兄弟三人各分得一套房产和50万元左右的现金赔偿。
“我家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家,还有村民有更多的房屋和土地,如果按照金额计算,每户村民赔偿至少超过500万元!”黄文兴称:“新家园诞生的千万富豪比比皆是”。当然,黄文兴言语中也不乏酸意,在他看来,横琴总体规划敲定之前,很多村民都不知道将会实行旧村搬迁,“如果知道,我当时就不会只建2层半”:“当时的建房成本只需600-1000元/平方米,而补偿标准为3500-6500元/平方米”。错过了“赌一把”的黄文兴,看着其他村民“捞金”,心里有些许遗憾。
横琴园
“吃螃蟹者”的后悔与尴尬
异于洗脚上田一族直接获利,也异于横琴长隆度假村等巨无霸项目的长驱直入,海洋乐园、石博园这些曾率先抢滩横琴的一些中小项目,历经洗牌,在“让位于大项目”的定调下,如今“骑虎难下”,只能等待着“好运”的降临。
车行至海洋乐园,你会发现,因横琴大开发基建游人稀少而不得不停止营业,这个曾经闻名遐迩的特色景点,到处杂草丛生,展览馆空置。“这个运行8年的旅游项目,其结局如何很难预料。”海洋乐园负责人李陈超不无感叹:“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游客流量几乎为零,目前只有海洋生物展览馆少数展品还对外开放,其他的观赏鱼类已全部低价转让给朝阳市场的观赏鱼商铺。”对于未来,李陈超并不乐观:“即使项目保留下来,在横琴长隆项目的冲击下能否东山再起仍不得而知”。
然而,海洋乐园如今的凋敝并不能掩盖过去的辉煌。2004年至2009年,海洋乐园一直保持10万/年的游客量。其令人唏嘘的境况正是横琴一路走来的发展写照。
有类似遭遇的不光是海洋乐园。风光无限的石博园,自去年开始已经不再更新设备,景区内的木板桥已经多处腐朽。曾经以几万块奇石入股的前石博园老板,因经营效果不理想,投资几千万元打水漂后,早已转战清远和英德等地,将石博园模式复制到别处,以图东山再起。
“是否为当初的投资而后悔?”当记者提起此问题时,电话那边的邓老板有些尴尬:“这是自己头脑发热,豪赌几次横琴大开发酿的苦果”“后悔谈不上,只要横琴真正地开发还是很感欣慰,机会是有的,假以时日还会重返横琴”。
横琴钱
摩天轮下的暴富与返贫
外来资本和要素的涌入,横琴人的生活生态正发生深刻的裂变。
数据显示,横琴全区常住人口6500多人,户籍人口为3500人,到200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585人,户籍人口增加至4203人。黄文兴称,大资本聚集下,农耕、渔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的冲突将不可避免,这些户籍人口也就是原住民由于失地、无法重操旧业,大部分难回农耕和养殖生活方式;没文凭没技术,也无法就业,担心被社会边缘化,无法融入这个城市———横琴发展的都是高端现代服务业,老太爷老太太只有望洋兴叹。
令不少横琴人担忧的不只这些,由于拆迁短期致富,赔偿资金到手后,诸多村民一夜之间变身为“暴发户”,面对巨额财产不知道怎么办。“横琴原住民目前已衣食无忧,家家户户开始花巨资买豪车,十几万、二十万,一部比一部高级。不少村民沉迷于麻将。更有个别村民在一年之间把所有的现金都投进了赌场”淘金“,如今血本无归,一时成为村里的笑话。”闯荡江湖多年的陈锦光讲述这些案例不无担忧,“坐吃山空,横琴人的未来值得担忧。”
“这是返贫的征兆和危机。”村里部分有识人士为此敲响了警钟。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引导村民理财,或寻找投资项目,寻求一条摈弃“杀鸡取卵”、可持续发展的财富路径,勿上演守着摩天轮讨饭吃的悲剧。
横琴人说未来
林超现:本是渔民,二次创业再被征收就回去打鱼
放弃了抗争,林超现重新“二次”创业。其时很多的蚝农大概看到了生蚝养殖行业不符合横琴大开发的政策,遂转行不再养殖。但小舅子陈锦光建议他“博一博”,于是,他在暂未开发的石栏周承包了50余亩蚝田继续种蚝。林超现还和小舅子另外合资110万元,在横琴二号桥侧找了一块地方,搭建了约400平方米的瑞兴蚝庄,年租金1万元,与另外两个蚝庄连接着,形成简陋的美食街。
刚开始经营时,借着横琴蚝在外的名声,蚝庄的生意仍然不错,天气好时每天营业额达到6000多元,天气不好大概是3000多元,遇到“韦森特”台风期间,几天都没有一个客人,只有几个女工在做十字刺绣。
处在大资本聚集的横琴,对于自己的未来,林超现有些迷惘,“好像看得见又摸不着”。但他并不那么悲观,如今儿子正在找工作,女儿刚考上大学,手头是紧了点但不至于身逢绝境。这位已过天命之年的老人一直保持着每天凌晨2点就出海打鱼的习惯,看着蚝庄对面新家园一层一层地增高,他称,“我本是个渔民,如果蚝庄再被征收了,就回去打鱼,这是最坏的打算。”
黄文兴:洗脚上楼,自此成为城里人还是失地农民?
如果说失去了更多“捞金”的机会黄文兴只是尚存遗憾的话,那么故土离迁则是他和村民们挥之不去的心结。
2009年11月,尽管有诸多不舍,黄文兴跟随很多横琴新村、旧村的村民,搬出了祖辈生活几十年的老屋。黄文兴称,要搬家那会儿,村里很多老人家,包括40多岁的妇女都哭了,大家都不舍得生活了多年的家园,他们都明白,一旦搬离,就再也回不去了。黄文兴是最后一批签订搬迁条约的,当他把最后一批家具用车运走时,素来好男儿不留泪的他也“忍住眼泪,不敢回头看”。
如今的新家园,坐落在澳门大学对面,气势宏伟,由世博会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操刀设计。由于新家园还没有建好,在搬迁之初,政府按照2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补贴村民搬迁费用和租房租金,黄文兴被补贴2000多元/月,他以1000多元/月租金暂时在隔壁村租了房子,“两居一室,生活条件还可以。”
黄文兴和搬迁的村民顿时对未来有一点惶恐,“上楼”后的生活成本高昂,或将成为无法承受之重。“在老家时,只需交电费,喝山水,其他什么费用都没有。上楼后各种物业管理费、水费、电费等,每个月要几百元,我们这些没有稳定收入的失地农民怎么承担得起?”黄文兴以及和他一起搬迁的村民,至今心里没底。
横琴数
三年三位数高增长
从2009年12月16日横琴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产业项目从基本一片空白,发展成为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大规模推进,经济指标从常规增长,发展成为三位数高速增长。
据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介绍,2012年上半年初步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 .01亿元,同比增长93.5%;固定资产投资87.57亿元,同比增长94.87%;实际利用内资18亿元,同比增长13.9%;实际利用外资5614万美元,同比增长71.32%;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97亿元,同比增长38%.
|
珠港澳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