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出台24条措施,涉及加快口岸设施建设等10个方面 全力支持横琴新区开放开发 来源:八闽商会 | 发布时间:2012/6/28 | 浏览量:611 昨日,海关总署在横琴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10方面24条意见支持横琴新区开放开发,这些政策包括在横琴建设全国首个电子围网区域管理模式、实施“企业自主选择应税货物状态”政策。“就是说横琴企业产品内销时,可自主选择按原材料或产品实际状态征税,全国900多个报关现场,只有横琴一个采用这样的方法。”海关总署负责人说。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宁卡等领导出席了发布会。 多项措施 为全国首次试行 会上公布的《海关总署关于支持横琴新区开放开发的意见》,共分10大类,24条意见,包括加快横琴口岸设施建设、实施分线管理模式、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率先探索电子围网区域模式等,多项措施为全国首次试行,比如“企业自主选择应税货物状态”,意味着在横琴保税加工的货物销往内地时,企业可以按产品的进口组件或者是产品整件自由选择报税,实际的效果就是降低企业关税,再如电子围网模式有望把横琴建设成首个“敞开式”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孙毅彪表示,此次《意见》有通关制度、税收优惠政策,科技管理手段,内地与澳门海关协作四大方面的创新,是海关总署为深入贯彻落实《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务院批复横琴开发的有关政策,加快横琴新区开放开发进程,进一步促进粤港澳紧密合作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又一重要的举措。 用好24条举措 发挥最大效益 “《意见》中24条措施,条条是实招,含金量很高,而且都是为横琴量身定做的,体现了海关总署对珠海发展、横琴建设高度关注和支持。”何宁卡说,当初在研究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研究通关制度创新时,正是海关总署提出的“一线放宽、二线管好、人货分流、分类管理”的16字原则,奠定了横琴规划当中政策创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今天横琴体制机制更为灵活、政策最为宽松、创新空间最广的发展环境。他表示,珠海将深入细致研究24条措施,将其用足用好用活,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加快一线口岸和二线通道、环岛监控、信息化管理及海关配套设施,让制度创新能尽快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据珠海市委常委、横琴新区党委书记刘佳介绍,目前澳门与横琴之间的一线口岸扩建正在推进,计划将其建设成综合性、现代化的口岸,年通行量可达8000万人次,横琴新区与珠海间的二线通道包括横琴大桥和连接金海大桥的深井通道两部分,目前规划均已经完成,特别是横琴大桥二线通道,已经完成基础吹填、设计招标,正在加紧建设。全岛电子围网设计工作也已经完成,这些工作都将科学发展、从容建设,争取尽快完成。 ■新闻背景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作为国家战略,横琴被国务院定位为“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2011年7月,国务院明确提出横琴要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并正式批复横琴开发有关的政策。明确赋予横琴“创新通关制度和措施”、“特殊的税收优惠”和“支持粤澳合作产业园发展”等具体优惠政策。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好国家发展战略,海关总署在总结多年来支持横琴开放开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横琴新区发展现状,研究出台了《海关总署支持横琴新区开放开发的意见》。 四大亮点解读 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向大家解读了《意见》的四大亮点。孙毅彪表示,海关总署针对全国100多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制定了很多措施,但横琴新区的很多措施是“全新的”。其中通关制度、税收优惠政策、科技管理手段及内地澳门海关协作4方面的创新最为突出。 创新科技管理 手段 创新内地澳门 海关协作
|
珠港澳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