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跳出马尾”建新城 倾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 来源:八闽商会 | 发布时间:2012/6/7 | 浏览量:590 作为开发区的马尾,正面临成为福州新城区的发展机遇。昨日,两名专家就马尾新城的规划发展建言献策。
马尾地处闽江下游北岸,因马尾港而驰名中外,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辉煌篇章。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马尾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发展成为集国家级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科技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显示器件产业园、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的外向型现代工业园区和创新型文明和谐城区。 2010年夏季,省委书记孙春兰在福州市及马尾区调研时,明确要求“推动马尾由单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向新市区转变”,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2011年11月,“建设马尾新城”被正式写入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2011年9月,在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提出,要把马尾新城作为福州“东扩南进、沿江向海”的主攻方向和新区拓展的重要载体,把马尾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开放现代”新市区。 定位提升,跳出马尾建“新城”,马尾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期。2012海峡房地产论坛将迎来最具吸引力的环节之一:马尾新城推介。 马尾新城建设首次“跳出马尾” 在第九次省党代会和第十次市党代会上,政府都明确提出“建设马尾新城,构建福州大都市区”的议题,马尾新城是构建福州大都市区这一战略的主攻点。 根据规划构想,马尾新城建设首次“跳出马尾”。之前初步规划建设的马尾新城包括马尾快安、马江、亭江、琅岐,仓山城门及盖山,长乐营前、潭头、文岭、梅花,连江琯头、粗芦岛等片区,总面积达56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130平方公里。 今年3月,省领导听取了关于马尾新城规划初步成果《福州马尾新城总体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的专题汇报,目前马尾新城规划方案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现拟定的马尾新城规划面积将达740平方公里。 去年11月成立的马尾新城建设指挥部专门下设快安总部经济区、快安商业文体中心、交通重点建设项目、马江休闲中心项目、“二馆一中心”项目、清禄地块项目、琅岐组团项目、长安组团项目8个分指挥部,全力推进各个项目建设。 目前,马尾大桥已完成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今年将动建。据了解,大桥起于环岛路,快速路高架桥上跨福泉高速路,辅道下穿福泉高速路,沿规划环岛路往北,上跨南江滨道路,跨越闽江,上跨北江滨道路,顺接马尾开发区和平路,与福马路设置全互通相交。 马尾大桥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三江口组团中的快安组团和南台岛东部新城组团的重要过江通道,打通马尾与仓山交通瓶颈。此外,沈海高速亭江互通年内也将动建。 打造江滨沿线千亩总部集聚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总部经济,是马尾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2010年,马尾区委、区政府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在生态环境良好的江滨沿线,腾出千亩土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优势,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 按照构想,打造江滨沿线千亩总部集聚区,就是将这里建设成一个立足马尾、呼应福州、面向都市圈、辐射海峡西岸、承载现代商务商贸功能、具有新概念典范的区域性CBD。 为提升产业层次,马尾倾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近年来,开发区规划沿江滨2平方公里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商务商业配套完善、绿化美化环境共享的独栋式总部楼,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工程管理和物联网总部企业,同时引进有志投身海西、与开发区共发展的其他领军企业,致力于在福州东江滨打造一个最具活力,集展示、管理、研发、贸易、财务结算为一体的低密度、智能化、生态型企业总部集群。 现在,总部经济集聚区已经初现雏形。国脉科技、新日鲜、飞毛腿等9家总部或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百事达、海西物流等8家总部大楼相继建成,还有中国移动、阳光钢贸等多个在建总部项目正加快推进。另外,马尾有三木集团、上润精密、华映科技、新大陆等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还有10多家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上市进程。诸多著名企业陆续在此落户,使马尾成为全省知名企业、上市公司投资最密集地区之一。 专家看马尾 新城应更加国际化再造亚太海洋经济总部城 福建新大陆地产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金伙表示,位于马尾与台江交界处的东江滨毋庸置疑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机。 作为马尾新城和福州大都市区建设的“第一站”,东江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主要发挥港口、船政文化等地理文化优势,做好总部经济、旅游、物流等商务办公的定位。目前已有不少企业的总部大楼在这里聚集,福州新政务中心大楼正在施工建设,海峡金融商务区也即将崛起……东江滨将逐渐成为福州新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福州的“陆家嘴”板块。 按照目前的建设与规划来看,东江滨马尾被称为海西经济区的对外窗口,但其作为国际化城区的形象并没有被体现。 黄金伙认为东江滨在未来的区域规划上应更具有国际化标准,在建设力度和投入上应向国际化都市靠拢,城市规划建设应具有前瞻性。随着新建的三环路、机场高速公路的贯通,鼓山大桥、魁浦大桥的正式通车,东江滨的交通条件已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区域内的生活配套和建设还存在比较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随着高端楼盘的建设入住,东江滨已成为福州新兴的高尚住宅密集区。高尚居住区的形成,高端生活配套必不可少,但区域内目前还鲜有必需的生活配套,如医院、学校、银行等。在今后的发展上,希望政府能更重视东江滨的生活配套相关的发展建设,让东江滨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区域。 关于马尾的发展,福建省企业策划中心主任、MBA教授陈清福认为:“从历史上看,福州作为中国第一批对外通商口岸,也是中国第一批沿海开发城市,马尾的起点是非常高的,应当‘高位高打’”。 陈清福说,不管是福州还是马尾,200年前就是亚太商贸中心,现在想要恢复往日的辉煌,会受到一些限制,这就需要马尾和平潭共同开发,三地联合起来,真正形成“双龙戏珠”的局面。 对于马尾来说,此次开发是一个转轨期,能否把握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再造一个新的马尾,需要各方探讨更好的开发与经营方法。 “在这个转型转轨的时期,马尾需要再造,这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造,最主要的是我们想让这座城市成为什么样的主题文化城市。”陈清福认为,可结合马尾现有的优势,打造一个总部城。 “马尾新城就应该变成总部城。这个总部城,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座楼,而是需要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经济主题。”陈清福说,目前马尾虽然定位为总部经济城,但大家仍在寻找主题。“有了主题,对开发商、对市场,都会形成新的商机。围绕这个主题,所有高智能、现代化的配套都在这个城市。” 从马尾的条件来看,发展专项海洋经济是一个不错的定位。 陈清福说,当时,福州有17国领事馆,这意味着福州是当时的一个区域经济中心,如今要恢复历史的经济盛况,就需要成建制地、整体式引进主题城市文化的行业领袖企业。“福州是我国最早开发的五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马尾的船政文化源远流长,这些历史都有助于马尾成为亚太海洋经济的中心。同时,昙石山文化等历史的研究说明福州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马尾新城可以在这些历史文化上做文章。但这不是简单的喊口号、抄概念,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文明和城市灵魂,这需要政商合一的经营”。 陈清福说,目前马尾没有号召性的项目带动战略,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把亚太海洋经济的总部设在马尾。这个行业一年一度的年会、理事会都在这里举行。还可以与联合国工发组织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经济组织联手,设立国际海洋经济研发中心,所有关联产业企业都可以再次建造展厅、开展贸易。 陈清福介绍,目前联合国有关经济组织也希望在中国寻找合作主题的示范基地,而世界海洋经济目前还没有总部基地,想要实现以上的设想并不难。“一旦定下来,这个主题在全世界只有一个,联合国一个总部经济就有七八十个成员国,还有大量专家等资源,都可以充分利用。” “这就是‘造市’。创新出一个项目后,马尾就能吸引巨大的资金流,特别是人流。”陈清福说,未来作为总部经济城,马尾对福州来说可能不是核心,但对于一个国际产业或区域主题经济中心而言,马尾就是龙头,行业的先锋,企业的领军。犹如篮球场上的“改后卫为前锋”大策略。
|
谈商论道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