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站周边相关控规过审:规划15公里专用轻轨,8分钟到机场 来源:粤港澳福建商会 | 发布时间:2019/10/11 | 浏览量:0 日前,广州北站周边地区(大陵北片区、三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广州市规委会上获通过。按照最新规划,一条专用轻轨线路(apm线)将把广州北站东北角拟增设的T4同白云机场现有的两座航站楼连起来,实现最快8分钟时效的空铁联运。站点周边地区将推进绿道与水系深入街区,微改造活化岭南古村。
北站规划实现大湾区城市间快速连通 空铁联运串联白云机场3大航站楼 广州北站地区位于花都区中南部,东距白云机场10公里,北距花都区政府3.7公里,是广州市提出打造的十大铁路枢纽之一。花都区正在高标准改造提升广州北站,扩大站场规模,目前正在建设广清、穗莞深等城际线路,并为广永、广湛、广河、东北客车联络线、贵广客专广宁联络线等远期高铁线路充分预留线路空间,总体站场规模达到18台36线。 轨道交通方面,通过5条高铁及2条城际线接入湾区城际网络,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2+9个城市的快速连通。从北站出发,通过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75分钟内到达香港西九龙站。通过广中珠澳高铁65分钟内到达澳门(拱北口岸)。通过穗莞深、广佛环城际等,可实现1小时内到达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实现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以及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30分钟生活圈。北站与广州其他几个轨道交通枢纽的联系也很密切:通过广清城际2期,15分钟内可抵达广州火车站;通过地铁9号线转3号线,40分钟内抵达广州东站;通过地铁24号线30分钟内抵达棠溪站。 通过城际、专用轻轨、快速路等方式,将构建广州北站-白云机场空铁联运枢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北部门户枢纽。届时将实现最快8分钟时效的空铁联运。北站至机场专用轻轨线路(apm线)起点位于广州北站东北角拟增设的4号航站楼(T4),串联T2和T1两座航站楼,全长约15公里。通过连廊、地下空间等多层系统,合理组织人行车行交通,可实现交通枢纽“零换乘一体化”。 规划3大圈层形成6大功能区 配置389处配套设施 为支持北站地区开发建设,广州市批准北站周边10平方公里土地为投融资封闭运行区,按“站城一体”理念进行整体规划。根据现行规划,将发挥空铁联运优势,集聚现代服务业,提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把北站地区打造成为广州北部空铁联运大型交通枢纽、商旅门户及现代服务业平台、绿色生态站城融合发展区。交通是北站片区规划的核心要素。 按照产业关联度和土地经济性,北站采用核心圈层式用地布局模式,形成综合枢纽及商务办公、博览会展、综合服务、文化休闲、滨水旅游在内的六大功能。800米范围内为交通服务区域,5-10分钟步行即可进入高铁站,以总部办公、商旅服务等功能为主800-1500米为直接拉动区域,可间接联系高铁站,乘车10-15分钟可达,将以会展、科创研发、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主。规划设涉及的大陵北片区和三华片区则属于更外围的间接催化区域,通过轨道及新型交通能与北站便捷联系,片区功能以居住和公共服务为主,并有商贸批发、产业孵化、文体休闲、教育培训等功能。 配套方面,通过合理划分居住组团,构建1个枢纽核心+13个邻里中心,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相比从前也更加完善,共配置公共服务、交通、市政等7大类共计389处配套设施。在打造公共空间上,规划沿新街河、天马河打造两条滨水生态廊,贯通东西广场的枢纽门户景观轴和新街大道-工业大道现代城市形象轴两条轴线,并结合其他线形绿地共同构成地区开场空间网络。除此之外,还有生态绿地、山地公园、滨水公园等多种类型的自然开敞空间,以及站西站东立体广场、三华村岭南水乡风貌空间等人文开场空间点缀在北站周边。 两大片区95%位于生态保护区 微改造形成岭南水乡村落 市规划部门介绍,广州北站周边地区整体控规方案于2016年启动,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第一批次广州北站安置区和第二批次大陵南片区已经市政府审批实施,本次规划拟上报第三批次——大陵北片区和三华片区。两个片区大部分位于珍稀水生生物生境保护区,涉及范围面积413.8公顷,占总面积的95%以上。区域内限制工业发展,现有污染企业应逐步退出。本次规划也将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用地布局,严格落实环保要求。结合水域环境整治打造“蓝脉绿网”,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大陵北片区规划结合中部大陵河水系,形成多个居住组团,南部沿工业大道结合留用地统筹区,打造生活服务中心。安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46.9公顷。建设量也实现翻倍,从原来的88万平方米增加到220万平方米。增加的建设量主要落实枢纽设施周边的配套居住用地,并根据人口规模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大陵北片区的规划居住人口5.8万人,比现行控规增加了1.7万人。相应的,配套设置增至72处,包括新增1处小学、2处幼儿园、2处托儿所,在与相邻片区统筹的基础上,基本满足需求。还比现行控规增加4处公交首末站。沿天马河滨水一线新建建筑高度控制在45米以内,向街区内部逐级升高。 三华片区范围内涉及1处省级不可移动文物、3处市级不可移动文物、1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以及10处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将全部原址保留。片区的规划思路为保护历史遗产,推动三华古村落的保护和微改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对中部三华旧村进行微改造提升,形成岭南水乡村落。北侧华海工业园、南侧村级工业园进行整体改造,统一规划建设为居住片区。保留西部现状住宅区。策划文化旅游、购物体验等功能,为地区注入活力;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增加公服配套,并增设文化旅游配套空间以提升吸引力。严控新建建筑高度,滨水及临传统村落一线建筑控制在45米以内,向外逐渐升高,形成梯级建筑布局,并与周边肌理相呼应。
来源:腾讯网
|
政策法规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