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谈商论道 - 详细内容 关键字搜索
多地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
来源:粤港澳福建商会 | 发布时间:2017/1/20 | 浏览量:147

教育部近日再次对保送等照顾性政策作出调整,对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除省级优秀学生外,对于其他特殊学生保送,今年还进一步明确,公安英烈子女按有关规定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有关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限额将逐步减少。

据了解,有关缩减针对特殊学生的高考照顾性政策,广东、安徽、江苏等地已先行先试。

保送指标太“软”

保送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对高考统考的补充,是给特殊人才的一个通道。实施以来确实选拔了部分优秀人才进入高校学习。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自由裁量权大,存在暗箱操作,保送生造假、钻空子的案例时有发生,保送生政策执行不甚规范。其中,省级优秀学生推选过程不公开、结果不服众更是广受诟病。

按照流程,省级优秀学生由学校推举产生,然后上报到市、省。但各校的评选标准千差万别,从全国部分学校公示的评选标准来看,仅是对学习成绩的单项要求就五花八门。有的要求有学科成绩的省级奖项,有的仅要求综合成绩排名为上一学年的班级前十名即可,这就给“萝卜评优”留了空间。

广东一位高校负责人说,目前的保送生规定中,国际奥赛拿奖、公安英烈子女等“硬杠杠”相对好执行,公众理解程度高,但一些“软指标”,比如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有空子可钻,影响到高考的公平性,出现了负面影响。

如何遴选特殊人才?

不过,一些高校也产生了担忧:省级优秀生保送路子堵了,是不是意味着选拔特殊优秀人才的途径又少了?会否回到仅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老路上?

广东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说,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评价学生的指标更加多元,已经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统考单一评价指标。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统考的比重占整个录取分不足30%,其余成绩可以通过“一年多考”获得,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还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自行选择,怪才、偏才等可以在这个新的招考体制下脱颖而出。同时,高校的自主招生还为通过选拔的这类人才给了20-50分不等的加分优惠。

来源:新华社

上一条:驾车返粤东有“快捷路” 关闭 | 打印
下一条:闽首家食品安全可追溯云网平台建成 扫描可查信息
谈商论道
>> 更多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中大金融中心1号写字楼6楼 联系电话:0756-8983605 邮箱:baminnet@126.com
版权所有 2011 粤港澳福建商会 粤ICP备11043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