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农业专业电商平台“珠海渔都”本月上线 来源:粤港澳福建商会 | 发布时间:2016/6/2 | 浏览量:227 白蕉海鲈是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量达15万吨,但近年来也屡屡遭遇“烂市”滞销,鱼贱伤农。如今这一局面有望改观,记者昨日从斗门区科工信局获悉,由政府投资200多万元打造的全市首个农业专业电商交易平台“珠海渔都”将于本月上旬上线,尝试通过线上交易,解决白蕉海鲈等农产品大宗交易的问题。 现状:海鲈连年“烂市”遇瓶颈 作为珠海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蕉海鲈早已成为斗门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2015年养殖面积达2.2万亩,全年销售金额超过16亿元。同时,白蕉海鲈也曾遭遇连年滞销的困局。记者从斗门区科工信局了解到,一方面是年底集中上市带来销售不畅,导致“烂市”滞销;另一方面,白蕉海鲈在宣传力度上也跟不上,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产业链来推动市场发展。 尴尬:“触网”双11仅获6单 一些斗门本地养殖大户想办法主动“触网”,通过网店销售白蕉海鲈,但却面临生鲜物流配送品控难度大、成本高等难题,收效甚微。 以白蕉海鲈去年双11上线“村淘”为例,尽管做足了宣传,但在双11当天仍只收获6张订单。白蕉海鲈企业方面是否心灰意冷?珠海市之山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称,互联网+是趋势,但前期需要投入,未来还是会坚持走电商发展道路。该负责人称,白蕉海鲈网上价格偏高与物流成本高企有关,目前省内物流每公斤要10元以上,到哈尔滨每公斤要28元左右。“每斤成本10元的海鲈送到消费者手上要40元。”斗门区科工信局有关负责人道出主因。 出路:政府搭建电商平台 针对白蕉海鲈滞销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出路,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拓宽白蕉海鲈销售渠道。记者从斗门区科工信局了解到,由政府投资200多万元打造的“珠海渔都”电商交易平台将于本月中旬上线,而与传统电商平台不同,该平台免费为本地养殖户搭建,为农产品拓宽销路。 平台初期将专注白蕉海鲈、虾干等水产品的B 2C (商家对客户)零售推广,三个月内拓展B 2B (商家对商家)大宗批发交易业务,市场成熟后再兼顾其他农产品销售。目前,斗门区农产品流通协会已有10多家会员,该协会已与银行就交易风险担保业务达成共识,今后养殖户在“珠海渔都”电商平台进行线上大宗交易时,如果对方未按期付货款,可由银行先垫付,再由银行向购买方追偿货款。 来源:南方都市报
|
谈商论道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