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珠港澳动态 - 详细内容 关键字搜索
全球闽南人共襄盛会 20多个国家同乡会澳门聚首
来源:八闽商会 | 发布时间:2014/11/1 | 浏览量:762
   

    2014世界闽南文化节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场全球闽南人的盛会。文化节期间,共有来自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尼、缅甸、日本、马来西亚、柬埔寨、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欧洲、非洲、美洲、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社团共襄盛会。遍布全球的同乡会成员中,有的刚刚背井离乡,有的已经在当地扎根多年。然而,聚集在世界闽南文化节的旗帜下,会乡亲、叙乡情,成了海内外游子们的共同选择。

  “这次来到澳门,入耳的都是乡音,碰面的都是乡亲,我们感到十分亲切。”波兰福建商会代表林云龙介绍,此次波兰福建商会一行6人特地从波兰前来澳门,在他们看来,世界闽南文化节已经成为全世界闽南人的盛会。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家乡文化,林云龙还找到本届文化节传统戏剧展演策划组成员尤春成,请他相赠几本讲述泉州地方戏曲特色的书籍——《铿锵戏曲绎人生》。对远走他乡的他们来说,离家乡越远,对家乡文化、乡里乡亲牵挂愈甚。

     跋涉千里的不止是林云龙。“大家都很想来!”坦桑尼亚福建同乡会代表蔡清票说,能够前来参加世界闽南文化节,被广大在异地打拼的侨亲们视为荣幸。作为当地同乡会代表的他,准备将此前由本社泉州网举办的首届“迎新春戏曲综艺晚会”视频光盘带回非洲,以解同伴们的思乡之情。

     “世界闽南文化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闽南乡亲聚集在这里,这一点意义重大。”香港泉州市同乡总会会长傅森林告诉记者,仅香港一地,就有50多位来自各个闽南同乡会的代表前来澳门参加世界闽南文化节。文化节期间,不管是在会场还是在餐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闽南乡亲都在交流着闽南文化的特色优势,探讨着怎样将闽南文化传承发展。“遇到平时少见的各地乡亲,我们总会邀请他们多回家乡走走,带第二、第三代回家看看,让闽南文化在年轻人中薪火相传。”傅森林说。

     

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要有笙歌乐舞的动态实践,更需要坐而论道的学术探讨。

  2014世界闽南文化节期间,“闽南文化的当代性与世界性论坛”和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举办,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近50位专家学者就闽南文化的特色、优势和发展前景展开讨论。他们中,有文化研究领域的业界翘楚,有传道授业的高校教授,也有民间机构的研究专家,本着一颗颗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赤诚之心,一串串关于闽南文化的连珠妙语在会场内交流碰撞。

  集合闽南民间智慧

  “未食五日节粽,破裘仔毋甘放”、“一枝草、一点露、天公疼憨人”、“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看”……这一句句出自街头巷陌的闽南谚语,登上了学术论坛的大雅之堂。台湾淡江大学教授陈冠甫,将自己整理的103则闽台古谚呈现在大家眼前。

  “谚语中对事物的认知与看法,或对人生价值观的呈现,充分表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思想感情,可以用来传达特定族群的社会经验。”陈冠甫认为台湾与闽南地区同根同源,血脉、心气、文化、语言无不相连。从这些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态、人情道义、生活体会、为人处世等方面的103则闽台古谚中,现代人可以发现早期社会淳朴、含蓄、率真、生动的特性。他希望广大闽南人能汲取先人的智慧和教训,将之发扬光大。

  探讨闽南文化研究重心

  从细微处总结规律,台湾教授与福建学者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一讲到闽南文化,我们脑子里出现的就是闽南话、南音、梨园戏、寺庙的拜拜、宗族的祭典、过年的风俗等等。”福建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刘登翰认为,文化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所有被视为文化的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连接、相互依存,形成一条条文化链,结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网。

  刘登翰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早期的闽南人也许因为迁徙途中的艰难,也许因为环境的恶劣,民间的泛神信仰十分丰富,一块石头可以是神,一个树桩也可以是神。因此,文化现象都是个别的,只有联结在一起才成为“文化”。他建议把从个别到整体之间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作为闽南文化的研究重心之一。

  追溯闽南人迁徙之路

  有人致力于抽象的文化传承研究,有人则专注于具体的历史事实勘察。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委员郑道聪,带着他对台南五条港与泉州文化渊源的研究来到论坛。

  “五条港是先民来台最早上岸的地区,可以说是台湾文化的发祥之地。其中又以泉州文化为主流。”郑道聪举例说,比如先民主祀神明皆为从家乡泉州迎奉来的神明。他介绍,五条港承袭泉州地区的许多节令民俗活动,最著名的有端午竞渡“迎龙头”、七夕“七娘妈生,做十六岁”和除夕的“避债戏”。

  与台湾“五条港”相对应的,是香港的“春秧街”。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介绍,香港的闽南人是一个极大的群体。在香港,会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在两百万以上,占香港总人口近三分之一。“位于香港北角的春秧街是闽南人聚集的中心地带。早期到港的闽籍人口或闽籍南洋华侨迁入春秧街一带,使这里成为闽籍人口高度集中的中心地带,全港最大社团之一福建同乡会就设在这里。”

    

“泉州味”唤起世界闽南人共鸣

  “不管是广为人知的农耕文化、海商文化,还是别具一格的建筑、民俗、宗教文化,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文化界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以“世界闽南风情”为题的展览以摄影艺术形式来形象、直观、生动地反映闽南文化的精髓,不仅展示了闽南人的世界梦,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闽南人再次感知来自故乡的味道。

  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味”深植于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之中。曾以一组“泉州红”享誉业界的泉州知名摄影师陈英杰也将这组照片推向了闽南文化节的舞台。在他看来,一个城市最美的风景不是建筑,不是山河,而是城里的人和文化,“之于泉州,那便是拍胸舞之豪迈、火鼎公婆之乐观、惠安女之拼搏……”陈英杰说:“这种很‘泉州味’的闽南精神,更容易引发全世界闽南人的共鸣。”

  “许多前来参观的侨亲在一幅幅作品前驻足,拍照留念。”泉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吴其魁告诉记者,对于这些离乡多年的侨亲来说,来自家乡的点滴最能勾起对故土的眷恋。“展览中有不少作品记录了一些即将消失或者已经消失的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吴其魁说:“这不仅对老一辈的闽南人来说是宝贵的记忆,对年青一代也是珍贵的文化资料,会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人。”

上一条:交警发布航展交通指引 关闭 | 打印
下一条:迎接自贸区,横琴如何“趁热打铁”
珠港澳动态
>> 更多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中大金融中心1号写字楼6楼 联系电话:0756-8983605 邮箱:baminnet@126.com
版权所有 2011 粤港澳福建商会 粤ICP备11043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