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谈商论道 - 详细内容 关键字搜索
南平建设一批百亿元级千亿元级绿色产业
来源:八闽商会 | 发布时间:2013/8/29 | 浏览量:463
     福建南平市近3年来经济呈现后来居上发展态势,财政收入增幅保持在18%以上,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

  南平有着全省乃至全国难得的青山绿水,武夷山是全国4个自然和文化“双世遗”地区之一。这里由于地处3省交界,长期交通欠发达,导致经济总量和人均纯收入排名靠后。

  南平市委、市政府分析认为,当地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环境优势,如何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将之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经过深入谋划,确定着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城乡、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绿色生态,力求走出一条与沿海地区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子。

  实践中,南平以发展绿色经济和打造绿色城乡为突破口,将产业发展与绿色资源相结合,加快培育绿色支柱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让旅游观光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培育美丽乡村品牌,提高农民致富能力。

  过去,人们来南平只去武夷山风景区,短时观光却不多日留驻,百姓也难以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如今,南平把美丽乡村与山水生态、人文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出一批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森林人家、茶庄、竹乡、果园,既让游客流连忘返,也让当地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记者在南平建阳考亭村看到,三五成群的游客正骑着自行车在乡间绿道上观景健身,两侧是连绵成片的葡萄种植园,远处则是青砖黑瓦的古朴小村落。这是南平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村委会负责人介绍,考亭村通过实施绿色村庄“五改”(改房、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工程,建设外部环境优美、内部秩序优良的新农村,同时对村道、机耕道、果园便道精心改造,串联起考亭书院、千年古樟树等10余个人文自然景观,使人文优势“显山露水”,吸引游客前来骑车健身、赏花观景、体验采摘。目前,考亭村有“农家乐”28家,自行车租赁户10家,去年村人均纯收入13086元,今年可达15000元。“绿道”成为当地农户的“致富大道”。

  南平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1.14%,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的美誉。当地着眼于自身生态资源优势,确定食品加工、旅游养生、生物产业、高效生态农业等作为发展重点,加快打造一批百亿元级、千亿元级绿色产业。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说,这些产业都是从南平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出发确定的,具有沿海地区难以复制的特点,有利于形成南平的产业特色,增强区域竞争优势。比如绿色食品产业,南平统一整合资源,推动现代工业与特色农业对接,农产品深度加工后包装入市,就地提高附加值;统一注册品牌,打造绿色食品商标,做响做亮拳头产品。

  除了发展绿色食品千亿产业,南平市还充分发挥武夷山“双世遗”优势,推动观光旅游加快向休闲养生度假转变,力争打造千亿元级旅游养生产业。正在规划建设崇阳溪旅游景观带长58公里,通过休闲步道、自行车道、绿化带、滨水护岸等,把沿岸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美丽村庄等有机串联起来,两侧布局康体健身、休闲娱乐、高端酒店、文化体验等功能区,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少有的观光养生示范区。记者在武夷山看到,滨江景观慢行道已建成12公里,这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品质滨水休闲慢行景观带,把武夷山度假区的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云河漂流、酒吧街、茶博园、正规划建设的朱子文化中心等景点串起来,人们在低碳出行、畅想城市慢生活的同时,体验到文化底蕴深厚、绿色环绕的城市之美。

  在提高旅游硬件的同时,南平以被住建部确定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以新网络、新服务、新业态,催生新的发展模式。武夷山市是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正大力推动旅游管理数字化、服务智能化、体验个性化,构建面向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者的智慧应用体系,2015年将建成智慧旅游城市框架。

  未来,南平将致力于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吸引更多大城市的人们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在这里人们可以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享用到最健康的食品、游览到最美丽的风光、使用最便捷的智慧网络,使南平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的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上一条:国庆节起广东油品标准升级 油价也将提高 关闭 | 打印
下一条:福建8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厦门最多
谈商论道
>> 更多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中大金融中心1号写字楼6楼 联系电话:0756-8983605 邮箱:baminnet@126.com
版权所有 2011 粤港澳福建商会 粤ICP备11043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