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细内容 关键字搜索
南平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民办22项实事
来源:八闽商会 | 发布时间:2013/2/28 | 浏览量:577
      南平市委、市政府日前研究决定今年继续为民兴办22项实事项目,并确定项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据了解,实事项目内容大多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旨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合力推动南平发展。要求各项目主办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科学安排进度,强化督促检查,确保2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谢源泽)

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民办22项实事

  大武夷新闻网讯 市委市政府日前研究决定,今年继续为民办22项实事。这22项实事是——

  一、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

  从2013年起,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

  二、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从2013年起,将农村低保标准由现行的家庭年人均收入1800元提高到1900元,财政年补差标准从1220元调整为1320元。

  三、继续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

  为解决中小学大班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学生生活用房不足问题,2013年继续对全市中小学进行扩容改建,全市新增学位2000个、新增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2万平方米。

  四、加快幼儿园发展

  2013年新建、改扩建20所公办幼儿园,补助农村小学或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160个班,新增学位5000个,加快解决城乡结合部“入园难”和提高农村幼儿园入园率问题。

  五、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

  在全面完成2009-2011年校安工程规划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现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逐步消除2009年以后新增的校舍安全隐患。2013年,全市消除2万平方米校舍的安全隐患。

  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

  在对中等职业教育一年级全日制学生继续实施免学费教育基础上,将免学费范围扩大到二、三年级所有全日制在校生。

     七、加强儿科妇产科建设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科和产科床位建设。全市通过2年时间,实现新增床位600张(儿科300张、产科300张)。2013年新增床位290张,其中:儿科90张、产科200张。省级对原中央苏区县和享受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的县每张补助10万元,其他县(市、区)每张补助5万元。

  八、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

  从2013年起,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0元。

  九、实施助残工程

  (一)扶助残疾人就业创业。2013年扶持全市600名城乡贫困残疾人开展就业、创业、生产经营等,辐射带动家庭人口近3000人。(二)残疾儿童康复行动。2013年为130名0-6岁在机构接受专业康复训练的我市学龄前残疾儿童(包括聋儿、智障、孤独症、脑瘫等)给予补助。(三)残疾人托养服务。为全市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训等公益性服务;全市新建1所公办“福乐家园”;扶持“福乐家园”托养残疾人189名,资助1300名居家养护的重度残疾人。

  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继续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加快实施城市棚户区以及国有林区、垦区、工矿、华侨农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安排开工7202套,基本建成7000套。

  十一、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

  2013年计划安排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任务2万人(以省上确定的任务数为准)。重点对象包括:(一)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国家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以及其他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二)居住条件恶劣偏远自然村的农户搬迁建房。(三)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搬迁建设。(四)因遭受自然灾害房屋倒塌和损毁农户的灾后重建。(五)居住在江河源头、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需搬迁农户的建房。(六)省级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提升公交服务优先便民工程

  2013年全市计划新增、更新公交车90辆(其中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30辆);新增公交班线6条,延伸、优化公交班线6条;加快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建设公交站场2个。

  十三、实施农村“村村通客车”工程

  2013年全市新增、更新农村客车80辆,通村公路符合安全通客车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开通农村客车。

     十四、推进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和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一)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以事故多发及危险路段治理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2013年,重点抓好全市247处事故多发及危险路段隐患的整治工作。(二)公路安保工程。2013年全市完成国省道安保工程400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600公里、危桥改造100座,为公众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

  十五、完善公共文化体育体系建设

  (一)推进全市农村有线广播应急预警系统建设。将全市未建设农村有线广播应急预警系统的110个乡镇(街道)广播室以及7个县(区)级广播电台联播联控系统建设纳入建设范围,实现全市农村有线广播县乡村三级联播联控。每个乡镇广播室设备补助2万元,每个县级广播电台设备补助3.5万元。(二)扶持25个激情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建设,给予场地设施、灯光、音响、乐器等演出器材补助。(三)“一县一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建设。分三年(2013-2015)全市每年申报创建2-3个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四)建设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在全市具备建设条件的城市社区建设16个多功能运动场,每个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用地总面积740平方米,建设一个笼形多功能塑胶地面综合运动场,具有篮球、气排球、羽毛球等活动功能,并配备13件室外健身器材。

  十六、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一)进一步推进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综合治理。(二)支持我市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等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支持II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建瓯市、III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政和县加快发展,对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给予专项补助。

  十七、推进“四绿”工程建设

  2013年完成“四绿”工程植树造林6.4万亩,其中绿色城市0.6万亩,绿色乡镇0.6万亩,绿色村庄1.4万亩,绿色通道0.6万亩,绿色屏障3.2万亩。

  十八、推进农村人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

  (一)2013年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实施3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实施政和县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试点县及4个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长35公里。

  十九、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一)加强食品污染全面治理及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顿,深化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监管,抓好重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完成全年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建设,推进食品安全长效体系建设。(二)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继续开展肉品、农产品、水产品、进口葡萄酒及食品加工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新增试点企业,实现猪肉、蔬菜、水果、食用菌、生猪、家禽、茶叶、主要水产品、进口葡萄酒、预包装食品及部分加工食品在试点区域、试点企业、试点环节的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十、平安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以社区单位划分社区网格,按300-500户规模细划单元网格,将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其他所有社区服务管理资源、群防群治力量统一整合为网格管理队伍,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一岗多责”开展综合性、人性化服务。依托和对接省、市、县、乡、社区五级联网的“智慧社区”等社区现有各类信息化网络,建立集基础信息、指挥调度、事项处理、绩效考评“四位一体”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二十一、支持驻闽部队生产生活项目

  支持驻闽基层部队建设“四个一好”(即一个好食堂、一块好菜地、一个好猪圈、一个好饮水)项目10个。

  二十二、村级志愿消防队建设

  (一)570个建制村成立消防安全工作委员会,配备专(兼)职防火员。(二)570个建制村组建人数不少于10人的村级志愿消防队。(三)新组建的570个建制村志愿消防队至少配置消防水泵1台(马力11匹)、水带10盘、水枪4支、二分水器1个、灭火器10具、储油桶1个(5升)等基本消防器材。

上一条:斗门宅基地报建7天搞定 收费视测绘方式而定百元之内 关闭 | 打印
下一条:珠海商事登记条例今施行 营业执照不再记载经营范围
政策法规
>> 更多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中大金融中心1号写字楼6楼 联系电话:0756-8983605 邮箱:baminnet@126.com
版权所有 2011 粤港澳福建商会 粤ICP备11043805号